民国之才女非林徽因一人耳!辞别 杨绛 -杨先生

今天我不得不提到很多人,他们每一个都足以让我们深究了解。但是今天我想让大家了解的只有杨先生一个人– 杨绛

xishang-livestyle-yangjiang-a

不落俗套的爱情

杨先生于1911年生于北京,在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念外国语研究生时与钱钟书先生相识。初次在古月堂匆匆一见,甚至没说一句话,彼此竟相互难忘。尽管孙令衔(钱钟书的表弟)莫名其妙地告诉表兄,杨季康( 杨绛 )有男朋友,又跟阿季说,他表兄已订婚;钱钟书不问不顾定要说清楚,他存心要和阿季好。他写信给阿季,约她在工字厅客厅相会。

xishang-livestyle-yangjiang-b

据杨先生自己回忆,那天钱钟书先生着一身青色大褂,戴着眼镜,面孔娟秀而深沉,见面第一句话便是:“我没有订婚。”而她则紧张的回答:“我也没有男朋友。”两人虽然没有当即互倾爱慕,但从此书信往返,以后林间漫步,荷塘小憩,开始了他们长达六十余年的爱情生活。

钱钟书婶婶对杨绛评价说:“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;入水能游,出水能跳。”

杨先生的

杨先生是作家,戏剧家也是有名的翻译家。不读一个人的作品,永远也不了解一个人的内心。

xishang-livestyle-yangjiang-c

“故人笑比中庭树,一日秋风一日疏”–《将饮茶》

“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。”

“惟有身处卑微的人,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。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,也不用倾轧排挤,可以保其天真,成其自然,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”

“离别拉的长,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?我算不清,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,愈怕从此不见”–《我们仨》

“他发愿说:从今以后,咱们只有死别,不再生离。”–《我们仨》

从这些语录中可以看出,杨先生是个聪明豁达的女子,她的才气从来不是依附在钱先生身上,而是钱先生更多的依赖着这个女人。

与此同时,杨先生意译的《堂吉诃德》是她在48岁时自学西班牙语翻译而成,邓小平先生把这本中文《堂吉诃德》赠予当时访华的西班牙国王,这部书更是被现世称为翻译的最好的一个版本。

杨先生的生活

xishang-livestyle-yangjiang-d

杨先生是有才情并且温婉的女子,在与钱先生的婚姻生活中,她无时无刻不在照料着自己丈夫的一切,因为钱先生是钱家的“大阿官”除了读书之外,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更遑论生活自理了。钱先生养猫也爱猫,半夜会拿着竹竿帮自己家的猫儿去打架,当然近邻林徽因的猫也是钱先生猫的情敌之一,杨先生也会劝他不要伤了和气。直到钱钟书先生在1998年即将逝世之际,也是杨先生在夫耳边说:“你放心,有我呐!”有妻若此,夫复何求。

最后以杨先生的感言结尾吧!一百零五岁的人生,有太多值得我们去领悟。

“我今年一百岁,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,我无法确定自己还能走多远,寿命是不由自主的,但我很清楚我快“回家了”。

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。我没有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之感,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。细想至此,我心静如水,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,准备回家。”

xishang-livestyle-yangjiang-e

昨天已经有太多人发过追忆 杨绛 的文章,难免有重,只是我不舍得放过这个写先生的机会。写关于先生的文章,文笔无需太好。因为,“她”,杨先生的话已成绝响。

xishang-livestyle-yangjiang-f

Posted in 生活, 资尚 and tagged , , , , , , , , .